2025年9月11日上午,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开题报告会在外国语学院416会议室举行。本次报告会旨在推进基地项目的系统开展,强化过程管理,提升项目研究的学术质量。报告会特邀西南大学文旭教授,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赵永峰教授、吴淑琼教授和刘兴兵教授组成答辩委员会,并由文旭教授担任委员会主席。外国语学院部分青年教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列席会议。

重庆大学语言认知及语言应用研究基地专职研究员李孝英教授对项目“中医药典籍智能翻译与多模态传播研究”进行了开题汇报。她从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研究价值、内容框架、研究方法、研究计划及预期成果等方面作了系统阐述。该项目聚焦中医药经典文本和术语的译介与传播,尝试融合人工智能技术与多模态手段,推动中医药文化的有效传播和国际影响力。

基地专职研究员司卫国博士对项目“基于固化-规约化模型的汉语动词拷贝构式变异与演变研究”进行了详细介绍。该项目旨在厘清汉语动词拷贝构式的共时变异情况和历时演变规律,构建动词拷贝构式网络层级,为汉语图式性构式的历时演变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事实依据。
答辩委员会专家在听取汇报后,对两个项目选题的可靠性、论证的充分性、框架设计的科学性予以充分肯定,并就研究对象的界定、语料标注的规范、理论模型的适用性及跨学科融合深度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专家委员会建议项目后续研究应聚焦关键问题、明晰核心概念、强化实证支撑,同时注重学术成果产出与宣传转化的结合。
本次开题报告会现场学术氛围浓厚,讨论热烈,有效促进了基地项目研究的进一步优化和落实,为基地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